摩域体育注册-风湿腰痛,一味白术,陈士铎,风湿入肾不得出,则腰痛。腰重如带三千文,不能俯仰。腰以下冷痛,腹重如带五千钱

最新动态 /

你的位置:摩域体育注册 > 最新动态 > 风湿腰痛,一味白术,陈士铎,风湿入肾不得出,则腰痛。腰重如带三千文,不能俯仰。腰以下冷痛,腹重如带五千钱
风湿腰痛,一味白术,陈士铎,风湿入肾不得出,则腰痛。腰重如带三千文,不能俯仰。腰以下冷痛,腹重如带五千钱
发布日期:2024-08-25 23:39    点击次数:65

《本草新编》干脆用白术作单方:“用一味以成功,世人未知也,吾今泄天地之奇。如人腰痛也,用白术二三两,水煎服,一剂而疼减半,再剂而痛如失矣。”

一味白术治风湿腰痛。白术单方:生白术150克,1味,水煎服。煎煮30-40分钟,得350毫升许汤液,分2次,空腹温服。2剂,日服1剂。

《辨证奇闻》:“风湿入肾不得出,则腰痛。”《辨证录》:“感风湿......腰重如带三千文,不能俯仰。”《辨证玉函》:“腰痛多是肾病,然而腰痛不止肾病也。”陈士铎经常论腰痛可由风湿引起。

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九 肾脏方(凡八类)腰痛第七肾着汤肾着之为病,其人身体重,腰冷如坐水中,形如水状,反不渴,小便自利,食饮如故,是其证也。从作劳汗出,衣里冷湿,久久得之,腰以下冷痛,腰重如带五千钱者方(《古今录验》名甘草汤)甘草(二两) 干姜(三两) 茯苓 白术(各四两)上四味 咀,以水五升,煮取三升,分三服。腰中即温。肾着散方∶杜仲 桂心(各三两) 甘草 干姜 牛膝 泽泻(各二两) 茯苓 白术(各四两)上八味治下筛为粗散,一服三方寸匕,酒一升,煮五六沸,去滓,顿服,日再。治腰疼不得立方∶甘遂 桂心(一作附子) 杜仲 人参(各二两)上四味治下筛,以方寸匕纳羊肾中,炙令熟,服之。治腰痛方∶萆 杜仲 枸杞根(各一斤)上三味 咀,好酒三斗,渍之纳罂中密封头,于铜器中煮一日,服之无节度,取醉。

【伤寒论疼痛篇】金匮要略腰疼治疗方法:肾着汤在金匮又名甘姜苓术汤:《金匮要略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》:肾着之病,其人身体重,腰中冷,如坐水中,形如水状,反不渴,小便自利,饮食如故,病属下焦,身劳汗出,衣里冷湿,久久得之,腰以下冷痛,腹重如带五千钱,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主之。

条文解释:

①肾着:指肾着病。本方主治疗肾着病,故方
名为“肾着汤”。肾着病是肾为寒湿之邪所伤,以腰重冷痛为主要见症。

②风水:水肿病的一种。多由表虚不固,外受风邪侵
袭,肺气失于宣降,不能通调水道,水湿停滞体内,郁于肌腠所致。症见发病急骤,发热恶风,面目四肢浮肿,身重,小便不利,苔白脉浮等。

组成甘草二两(6g)干姜四两(12g)茯苓四两(12g)白术二两(6g)

【用法】上4药,水煎,分三次温服。

【功用】温脾祛湿。

【主治】肾着病。症见身体重痛,腰以下冷痛,腰重如
带五千钱,口不渴,饮食如故,小便自利,舌淡苔白,脉沉迟或沉缓等。

【分析】腰重冷痛为本方的主证。故方中以辛热的干姜温脾散寒,为君药。白术甘苦温以健脾燥湿;茯苓健牌渗湿,共为臣药。使以甘草调和诸药,且又能补气健脾。四药相合,使寒去湿消,则腰重冷痛自除。

按:因本方由甘草、干姜、茯苓、白术四味药组成,故
又名“甘姜苓术汤”。本证实为寒湿之邪痹着于腰部,未伤及脏腑,因腰为肾之府,所以用“肾着”名。其治法,不在温肾以散寒,而在燠土以胜水。

书摘:组 成:炙甘草、炮干姜、茯苓、白术
主 治:(1)治伤湿身重,腹痛腰冷不渴,小便自利,饮食如故,病属下焦。

(2)宣明用治胞痹,膀胱热痛,濇于小便,上为清涕。

加 减:有寒者加附子。归 经:足少阴太阳药也
方 义:(1)1.甘草─甘平和中而补土。2.干姜─辛热以燥湿。(2)此肾病而皆用脾药,益土正所以制水也。又附方:经心录加肉桂、泽泻、杜仲、牛膝,治同。

(3)、肾着汤医案选:

        肾着汤出自《金匮要略》,由甘草、干姜、茯苓、白术4味药组成,具有温脾胜湿的功效。主治寒湿下侵之肾着病。笔者宗此机理,运用于治疗水液代谢失调诸症,疗效满意,兹举例如下。
1 水肿
赵某,男,47岁,1997年10月22日初诊。患慢性肾炎3年余。曾服用六味地黄丸、附桂八味地黄丸等,尿蛋白一直阳性,近日又增浮肿等症,逐渐加重,前来诊治。诊见:下肢浮肿,按之凹陷,小便量少,伴脘腹胀闷,纳谷不香;便溏每天1~2次,肢倦乏力,舌淡、苔白滑,脉沉无力。B超示:双肾皮质部回声增强,余正常。尿常规:PRO(++),颗粒管型(+),ERY少许。脉症合参,诊为水肿,证属脾阳虚,运化乏权,水湿内停。治宜温运脾阳,方予肾着汤加味。处方:甘草6g,干姜8 g,茯苓、白术、党参、泽泻各10 g,白茅根 20 g。水煎服,每天1剂。
坚持服药1月,症状大减,但尿检仍呈阳性反应,将干姜量减至3 g,加莲子须6 g,同时服用肾气丸6g,每天3次。嘱其继续服药。又坚持服用40余天,诸症悉平,尿检正常。继服六味地黄丸巩固治疗,随访至今未复发。
按:本例症见神疲乏力,脉沉无力,尿蛋白持续阳性,知乃脾肾两虚所致。前医治肾,何以罔效,又增浮肿?殊不知患病虽在肾,亦有脾阳虚之候,如纳差、便溏、乏力等症。脾阳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,先天无以充养,运化水湿乏权,则水湿内停。故用肾着汤温健脾阳,加党参助其益气健脾之力,配泽泻、白茅根利水消肿治其标,诸药相合,使脾阳复,饮食得进,化源充足,先天之本得到充养,不治肾肾疾自愈。
2 泄泻
刘某,男,44岁,1997年4月13日初诊。素有饮食不慎即作泄泻。1周前因食生冷,遂致泄泻,每天6~7次,泻下清稀如水样便,脘腹隐隐作痛,口渴喜热饮,四肢不温,舌淡、苔白腻,脉濡滑。诊为泄泻。证乃脾阳虚,水湿不化,下趋大肠。治宜温脾阳化湿浊,予肾着汤加味。处方:炙甘草9g,干姜10 g,白术、茯苓各15 g,泽泻20 g,水煎服,每天1剂。
服药3剂,腻苔渐化,腹泻减轻,每天2~3次,唯稀软溏便,又予原方加党参15g,续服5剂后大便成形,每天1次,余症皆瘥。后嘱其用参苓白术丸巩固治疗。
按:此例缘于素体脾虚,复受寒邪致使脾阳虚不能腐熟水谷运化精微,水谷停滞,清浊混杂而下,则泄泻作矣。肾着汤暖土胜湿,实乃治疗此疾之良方,加泽泻取其利小便实大便之效。诸药相合,药味虽简,但标本兼治,功专效宏,故取效迅捷。
3 咳嗽
袁某,男,45岁,1996年11月7日初诊。患支气管炎8年余。10多天前不慎感寒,宿疾又作,用先锋霉素、丁胺卡那霉素等静滴治疗5天乏效。又经某医用清热化痰止咳中药3剂后,反咳嗽更剧,故前来诊治。诊见:咳嗽不已,痰稀白量多,咳则汗出,胸闷,不能平卧,食少,便溏,舌淡、苔白腻,脉沉弦。X线胸透示: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。诊为咳嗽。证乃脾阳虚水泛为饮上渍于肺,其标在肺,其本在脾,治以温脾阳化痰饮。方以肾着汤加味。处方:炙甘草 9 g,干姜、紫苏子、紫苏梗、苦杏仁各10 g,茯苓、白术各15g。水煎服,每天1剂。
服药3剂,咳嗽大减,饮食增,可平卧。继用上方5剂,咳嗽已瘥。
按:经云:“脾为生痰之源,肺为贮痰之器”。此例缘于患者肺病日久,子盗母气,损及脾阳,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,停而为饮,上渍于肺所致。方拟肾着汤意在补土生金。方中干姜温肺化饮,温健脾阳;苓、术健脾利湿,炙甘草益气和中;加紫苏子降气化痰;苦杏仁降气平喘除痰;紫苏梗下气宽中,以助肺气下降,脾气健运。
4 经漏、涎多
张某,女,24岁,1997年5月7日初诊。缘于3月前正值经期,负重远行,以致经水淋漓不尽,因羞于治疗,一直未愈。半月前,觉口中流涎增多,初未介意,近几天来,流涎倍增,甚则顺嘴下滴,以致无法进食,用西药阿托品后好转,但口干难忍,方来诊治。刻诊:面色无华,伴神疲乏力,气短,经水淋漓,色淡无块,少腹隐痛,喜暖喜按,口中流涎多,伸舌则滴水,不能张嘴,舌淡胖,脉细弱。证属劳倦伤脾,日久致脾阳虚,上不能摄涎,下不能统血。治宜温阳健脾,方拟肾着汤加味。处方:炙甘草6g,干姜8 g,茯苓、益智仁各10 g,白术15 g,党参20g,水煎服,每天1剂。服药5剂后,经水已净,口中流涎亦止,惟动则气短乏力。方已奏效,续服10剂后病愈。为巩固疗效续服补中益气丸月余,随访至今未复发。
按:此例缘于经期劳累,损伤脾气,日久致脾阳亏虚,上不能摄涎,下不能统血。故拟肾着汤温阳健脾;加益智仁温脾摄涎;党参增益气固摄之力。诸药相合,使脾阳复,脾气旺,血有所统,涎有所摄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相关资讯